前天读了一则医案,案中选用了一首经典方剂,名为“滋水清肝饮”,有滋补肝肾之阴,清解肝郁之火的功效。顿有相见恨晚之感。为何?因为我近来常用此法,对比此方药物组成,也觉得大差不差。而我只是用来用去,心中有所感悟,却没能总结提炼出来。综观本方药物组成与治则治法,足够代表我近来的体会。如此,我也就不用再苦思冥想了,直接学习就可以了。
首诊,2025-04-11,面诊。间断性头晕半月,多于晨起或午饭后明显,持续1-2小时,无恶心,无视物旋转,无黑朦晕厥,夜间后背痒,眠差,难入睡,眠浅,梦多,纳可,二便正常。右寸沉滑关尺弦有力,左脉弦细。舌红稍胖少苔边齿痕中裂痕。辅助检查:1、大生化:血脂稍高。2、血常规:未见异常。当归12g、白芍15g、生地黄15g、醋北柴胡12g、炒酸枣仁15g、天麻12g、钩藤9g、生白术12g、茯苓15g、法半夏12g、珍珠母30g、牡蛎30g、桂枝12g、荷叶6g、麦芽12g、炒麦芽12g、焦栀子12g、牡丹皮12g、炙甘草6g2025-04-25微信随访,反馈效果可,头晕改善。本案主症头晕,伴眠差,舌脉象示:右寸沉滑关尺弦有力,左脉弦细。舌红稍胖少苔边齿痕中裂痕。考虑阴虚阳亢,兼痰湿蕴脾。- 白术、茯苓、法半夏、荷叶、炒麦芽、炙甘草——健脾祛湿和胃
首诊,2025-04-22,面诊。2周前睡眠不佳,难入睡,晨起困乏,视物模糊,乏力,腰酸不适。右寸滑缓关尺沉弦,左脉如右,势缓。脉结代。舌红瘦小苔薄白。方一:百合30g、生地黄12g、醋五味子6g、黄芪15g、太子参15g、生龙骨15g、牡蛎15g、桂枝9g、醋北柴胡6g、炒白芍12g、当归12g、麦芽12g、生麦芽12g、焦栀子9g、牡丹皮9g、茯神12g方二:稳心颗粒, 5g×9袋, 2盒。服法:未服汤剂时,可服此药。服中药汤剂,则停。2025-04-29复诊,因鼻周围出现水疱来诊,反馈上药效佳,服用第3天,睡眠恢复正常,并且白天睡意较浓。嘱咐暂停中药,以“疱疹病毒感染”治疗为主,未服完中药后续再减量服用。 本案患者难以入睡2周来诊,伴焦虑,结合舌脉象,考虑阴虚兼郁火。
两则医案整体上以治肝为主,补肝潜阳,佐以疏肝清肝。相对于“滋水清肝饮”而言,本方并未滋补肾阴,但总体思路是相近的。所以当我在看到滋水清肝饮后,只觉得,仿佛“这个方子,我好像在哪里见过”。它本来出自《医宗己任编·卷六·养阴法》,为医家高鼓峰所创。熟地(君)山药(臣)萸肉(佐)丹皮(佐)茯苓(佐)泽泻(使)柴胡(臣)白芍(臣)山栀(佐)枣仁(佐)归身(臣)首先,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:本方因何而设?书中有记载,如下:“按承气三方,俱仲景成法,所谓急下之以存真阴。不使胃中血液,为实热之邪,燔灼枯槁而死,此先贤至精至妙之旨也。……所以后贤师古人之意,变古人之法。凡审其人病系实邪,而质非强壮,脉不牢固者,概用滋阴补水之剂。”
“有热甚而痛,及手足头面似觉肿起,此火燥生风,风淫末疾,属少阳阳明。不必俟其汗后,当即以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与之,或滋水清肝饮,加熟地一倍为主。禁用寒凉药。”
结合书中上下文,简单来说,这首方子就是治疗外感病之热病津伤之火燥生风证,六经辨证属于少阳阳明。治以滋阴补水,清解少阳。
本书中附一则医案可参考理解。
徐彦为子,四岁,盛夏发热,惊搐不已,腰曲目直,小便短赤,面无神色。医作伤寒治,不应。予视之,曰:火燥生风,风淫末疾,非伤寒也。用滋水清肝饮一剂,汗解、便利、热退。予曰:疟至矣!翌日果然。改用异功散加麦冬、五味服之而愈。
每验小儿惊症。产后痉症。以及类中风症。悉属火燥生风。而伤寒一症。尤多火燥生风者。盖因火燥而后风生,风从内出,非自外来,所以为风淫末疾也。医家若不知其风从火出。而杂用羌防辛芷劫风燥血之剂。则火得风而转烈。阴被燥而必亡矣。
总之,这就是一首简简单单的方剂,并无深意,也无广意。至少没有疏解肝郁之郁证的意思。
但是不知道是谁将此方扩展了开来。主要扩展至郁证方面。那么接着就要面对第二个问题:本方有何妙用?- 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牡丹皮、茯苓、泽泻——六味地黄汤——补肾阴,滋水涵木
- 当归、白芍、柴胡、栀子、(牡丹皮、茯苓)——丹栀逍遥散去白术、生姜、薄荷、炙甘草——养肝血,清肝热
紧扣其功效——滋补肝肾之阴,清解肝郁之火——即可,可治疗的病症就多了。应用:高血压、抑郁症、干燥症、甲亢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失眠、头痛、眩晕、胃痛、反酸、胁痛、带下量少等等。熟地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牡丹皮9克 茯苓9克 泽泻9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栀子9克 酸枣仁12克总的来说,当下阴虚(肾虚/肝虚)肝郁证的病症还是比较多见的,我想这首方剂应会继续大放异彩,诸君不妨一试。
艾医生是一名青年的、科班的、经典的、衷中参西的铁杆中医,临证已10年。公众号以文会友,分享临证心得体会,传播中医文化和养生知识,希望更多人获益于中医。文中记载的具体方案仅供交流参考,不作为诊疗依据,若有相关症状,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