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微信精华 时间:2025/5/9 0:13:03 人气(17) 评论(0) 作者:天浩
六郁丸:
六郁丸源自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的《寿世保元》,是在朱丹溪“六郁理论”基础上创制的方剂。与越鞠丸(出自《丹溪心法》)类似,但药物配伍有所不同。
组成
根据《寿世保元》记载,六郁丸的典型组成如下:
香附(醋炒):10g(行气解郁)
川芎:6g(活血祛瘀)
苍术(米泔水浸):10g(燥湿健脾)
神曲(炒):10g(消食导滞)
栀子(炒):6g(清热泻火)
陈皮:6g(理气化痰)
半夏:6g(燥湿化痰)
茯苓:10g(健脾利湿)
砂仁:3g(化湿行气)
甘草:3g(调和诸药)
药物原理
六郁丸针对“气、血、痰、湿、食、火”六郁,通过多靶点调理:
香附、砂仁、陈皮:疏肝理气,解气郁。
川芎:活血行气,解血郁。
半夏、茯苓、苍术:燥湿化痰,解痰郁、湿郁。
神曲:消食和胃,解食郁。
栀子:清热泻火,解火郁。
全方以“通”为要,兼顾健脾和中,恢复气机升降。
功效
主治:胸胁胀满、脘腹痞闷、嗳气吞酸、食欲不振、痰多黏腻、舌苔厚腻、脉弦滑等六郁交织之证。
现代应用: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焦虑症伴躯体症状等属气机郁滞者。
越鞠丸
越鞠丸出自元代朱丹溪的《丹溪心法》,是治疗“六郁”(气、血、痰、火、湿、食郁)的代表方剂,以行气解郁为核心。
药物组成:
香附(醋制):6-10g(行气解郁,主调气郁)
川芎:3-6g(活血行气,主调血郁)
苍术(米泔水制):6-10g(燥湿健脾,主调湿郁)
神曲(炒):6-10g(消食导滞,主调食郁)
栀子(炒):3-6g(清热泻火,主调火郁)
组成差异:
越鞠丸仅5味药,药简力专,偏重基础调理;
六郁丸(《寿世保元》)增加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砂仁、甘草,增强化痰健脾之力,适合痰湿壅盛者。
越鞠丸:六郁并存但程度较轻,以气郁为主;
六郁丸:痰湿、食滞较重,兼脾胃虚弱者。
医案举例
医案一:气郁胁痛
患者:女,35岁,因情绪抑郁后出现右胁胀痛,嗳气频繁,食欲减退,舌红苔薄黄,脉弦。
辨证:肝气郁结,兼有食滞。
治则:疏肝解郁,消食和中。
处方:六郁丸原方加柴胡6g、白芍10g。
效果:服药7剂后胁痛减轻,继服14剂,情绪转佳,饮食恢复正常。
医案二:痰郁梅核气
患者:男,50岁,自觉咽中异物感,咳痰白黏,胸闷脘痞,舌苔白腻,脉滑。
辨证:痰气交阻于咽喉(梅核气)。
治则:化痰解郁,行气散结。
处方:六郁丸去栀子,加厚朴6g、苏梗10g。
效果:5剂后异物感减轻,续服10剂,痰消气顺。
医案三:食郁腹胀
患者:女,28岁,暴饮暴食后脘腹胀满,嗳腐吞酸,大便酸臭,舌苔厚腻,脉滑数。
辨证:食积化热,气机壅滞。
治则:消食导滞,清热解郁。
处方:六郁丸重用神曲至15g,加莱菔子10g、连翘6g。
效果:3剂后腹胀缓解,续服5剂,积滞消除。
总结
六郁丸以“通治六郁”为特点,临床需根据郁结侧重调整药量或加减配伍。与越鞠丸相比,六郁丸增强化痰健脾之力,更适合痰湿食滞明显者。使用时需辨明虚实,虚证慎用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以上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,不对具体医疗治疗产生指导和建议。
请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。
——————@经方大医传承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