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诊常用经方及辨证思路。
分类:微信精华
时间:2025/7/13 18:07:31 人气(204) 评论(0)
作者:天浩
但有时候,我们也会用六经的理念,更方便对经方的使用。因此,今天给大家解释我在门诊常用的几个六经辨证名称。这个词,不是说,太阳生病了;而是病邪在太阳经,通常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,感冒了。①不出汗、发烧、头痛、身体关节肌肉痛、怕冷等等,这是风寒郁住了太阳经,用麻黄汤;现在虚人多,我一般用葛根汤;内热重的话,用大青龙汤。②不出汗、不发烧不怕冷、就是累、感觉全身很重,这是风湿郁住了太阳经,用麻杏苡甘汤,太阳阳明合病。③不出汗、怕热、小便黄、口苦、舌苔黄腻、大便粘滞不爽、肚子大、皮肤湿疹、痤疮、甚至皮下出血等等,这是湿热郁住了太阳经,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也是太阳阳明合病。④不出汗、咳嗽或哮喘、有清水痰、或流清鼻涕、过敏性鼻炎等表现,用小青龙汤;烦躁加石膏。⑤不出汗、发低烧、浑身没劲光想睡觉、怕冷、心跳微弱,这是阳气太弱,没法把邪气从体表赶走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,太阳少阴合病。你经常出汗,或者动一下就汗出,出完汗又怕冷,这是表虚。出汗多、怕风、鼻塞、流清鼻涕,这是桂枝汤;如果恶心、头晕、不想吃饭,这是柴胡桂枝汤,辨证的时候会写太阳少阳合病;如果出汗是黄的,说营养在往外面跑,那就是桂枝加黄芪汤;如果还特别怕冷,出汗像漏水一样,那就是桂枝加附子汤,这是太阳少阴合病。出汗多、怕风、容易感冒、动不动就发烧咳嗽、但同时又肚子痛、便秘、舌苔很厚,这是表虚里实,体表抵抗力是虚的,但肚子里面又是实实在在堵着的,用桂枝加大黄汤,太阳阳明合病。同样出汗多怕风容易感冒肚子痛,但是不便秘、舌苔不厚,这是表虚里也虚,那就是小建中汤了,太阳太阴合病。阳明病最常见有两种,一种是特别怕热出汗多;一种是热性便秘。怕热、不怕冷、烦躁、多汗、大便正常、小便黄,这是白虎汤证,叫做阳明经证或者阳明气分病;如果口渴很厉害,要加人参,是白虎加人参汤证;如果同时还有点怕冷、关节痛、发低烧,那就是白虎加桂枝汤,带点太阳阳明合病的意思;如果发烧完了,整个人很萎靡,没劲,不想吃饭,恶心,这是气阴两虚了,竹叶石膏汤状态。便秘、肚子痛、不放屁、甚至能摸到肚子里面有屎条子、整个人烦躁、手脚心出汗、舌苔又干又黄,这是承气汤(有三种);辨证的时候会写阳明腑实证;有些人便秘、好几天1次、拉羊屎蛋、平时不喝水、容易感冒发烧等等,这是麻子仁丸证,有时候会辨证为脾约证。这个病,在老人和小孩身上都很常见的。我治小孩子鼻窦炎,常用这个方子。还有一种特殊的阳明病,不热反寒,经常头痛,而且是头顶胀痛,呕吐清水,胃口差,不敢吃冷的,这种是吴茱萸汤证,阳明厥寒。少阳病最常见的,就是小柴胡汤了,口苦、咽干、目眩、不想吃饭、心烦喜呕、寒热往来、胸胁胀满等等。少阳病的同时,出现便秘、或者大便粘滞不爽、拉不干净,那就是少阳和阳明都有病,叫少阳阳明合病,用大柴胡汤或者柴胡加芒硝汤。少阳病的同时,虽然也有便秘,但是脾胃比较寒,不能吃生冷的,吃了就不舒服,甚至拉肚子,这叫少阳太阴合病,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逻辑。当然还有一种人,烦躁、胸闷、心慌、失眠、便秘,甚至有出现焦虑抑郁,口臭,感觉身体很笨重整天就想躺着,这种就需要用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,来调节全身不通的气和痰浊。如果全身堵得没有这么厉害,只是气不通,导致手脚冰凉,或者心慌咳嗽小便不通等,那么用四逆散就可以了。柴胡剂的特点是寒热往来,还有一些其他的寒热错杂的疾病,我在前面几天介绍过。脾胃虚寒的人很多,怕冷、腹胀、腹泻、口淡甚至口甜等等;脉也是比较微弱或者细滑的。还有一些人会因此出现胸闷心悸冠心病。按照李可大师的说法,如果你总是健脾胃却没什么效果,可能是阳气太弱了,那么加上附子试一试。有时候脾胃虚寒久了生寒湿,寒湿久了化内热,甚至可能会出现黄疸。慢性肝病的病人,多数都有脾胃虚寒兼肝胆湿热。也有心肾阴虚,心烦失眠口干舌燥五心烦热,这个时候要用黄连阿胶汤。心肾阳虚的病人就多了,怕冷、头晕、腰酸、夜尿、心慌、脉微弱等等,根据情况,会用到真武汤、附子汤、麻黄附子细辛汤、茯苓四逆汤、肾气丸、干姜附子汤、桂枝加附子汤等等。门诊虽然有很多少阴病的病人,但是我在公众号写的案例反而不多,以后可能会增加这方面的案例分享。厥阴病是很复杂的;有一种大的分法是,凡是寒热错杂而偏于体表的,叫少阳病;寒热错杂而偏于体内的,叫厥阴病。因此有很多人把泻心汤类、柴胡桂枝干姜汤等都算作厥阴病。其实这种分法也挺有道理,比如泻心汤类我也经常用于老胃病的病人身上;这种病人往往是常年胃病导致体质又寒又热又虚又实,很复杂。我在临床上也时常用到乌梅丸,不过把握还不够,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,时灵时不灵。厥阴属肝,肝藏血,肝寒则血脉凝滞,因此需要用到吴茱萸来暖肝;温经汤的主药就是吴茱萸(俗称臭辣子,不好喝)。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处方,无法一一分享,仅供大家参考。如果您在门诊见到我开方,但是又不太明白我的思路,可以参考这篇文章,以及之前的几篇文章。“经方实战案例”这个公众号,专门分析经方的用方思路和药物拆解、条文分析,非常值得阅读和关注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