芍药是怎么养血柔肝的?
分类:微信精华
时间:2025/5/12 9:37:51 人气(18) 评论(0)
作者:天浩
《本草纲目》说:芍药十月生芽,正月出土,一般的植物,都是春天发芽,芍药却是在隆冬腊月,这种阴寒凝结时生根发芽,禀“天之阴气”,这是个收敛的植物。一条是静脉,就是把血液从静脉,往回收血,收到肝脏,灭活,然后把血液送到心脏。叫静脉血。芍药这个收敛的个性,能把静脉的血液往回拉,说的再广泛一点,可以把津液从身体外拉到身体里边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芍药,味苦,平。主邪气腹痛;除血痹,破坚积寒热疝瘕;止痛;利小便;益气。主要是治疗腹部的绞痛,芍药可以把血液拉到内脏,因为肝藏血的吗,肝主筋,可以放松身体腹部的筋膜,减弱这个腹部脏器的扯痛。《伤寒论》治疗女性腹痛的当归芍药散,小建中汤,缓急止痛,用到芍药。人体的血路,一个是心脏往出泵血的,叫动脉血,一个是回流到心脏的,叫静脉血。第一种是血液粘稠,血液结成块了,甚至成了干血,死血,堵了。像这种的,用活血化瘀的药,把这个瘀血块给散开。第二种是增加血液的容积量,给动脉血一个压力,比如说:补心阳的桂枝甘草汤,补心血的炙甘草汤。第三种,也就是芍药功能的这一种,从静脉回流的角度,是把静脉的血拉回到肝静脉,灭活后,拉回到心脏。前边说过了,它能把血液,顺通这个血路,拉回到内脏,拉回到肝,肝管理着身体的筋,可以说放松身体的平滑肌,可以缓解腹部的绞痛。肝血充盈和畅通,和女性的经水,有着密切的联系,芍药又被称之为女科要药。妇人有经水忽来忽断,时疼时止,寒热往来者。人以为血之凝也,谁知是肝气不舒乎。夫肝属木而藏血,最恶风寒。妇人当行经之际,腠理大开,适逢风之吹,寒之袭,则肝气为之闭塞,而经水之道路亦随之而俱闭。由是腠理经络,各皆不宣,而寒热之作,由是而起。其气行于阳分则生热,其气行于阴分则生寒,然此犹感之轻者也。倘外感之风寒更甚,则内应之热气益深,往往有热入血室,而变为如狂之症,一似遇鬼之状者。若但往来寒热,是风寒未甚而热未深耳。治法宜补肝中之血,通其郁而散其风,则病随手而效。所谓治风先治血,血和风自灭。此其一也。方用:大熟地一两,九蒸 白芍五钱,酒炒 当归五钱,酒洗川芎三钱,酒洗白术五钱,土炒粉丹皮三钱 元胡一钱,酒炒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。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阴血;用柴胡、白芍、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;用甘草、白术、元胡以利腰脐而和腹疼,入于表里之间,通乎经络之内。用之得宜,自奏功如响也。加荆芥穗(炒黑)一钱,尤妙。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,而后经水行者,其经来多是紫黑块。人以为寒极而然也,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。夫肝属木,其中有火,舒则通畅,郁则不扬。经欲行而肝不应,则抑拂其气而疼生。然经满则不能内藏,而肝中之郁火焚烧,内逼经出,则其火亦因之而怒泄。其紫黑者,水火两战之象也;其成块者,火煎成形之状也。经失其为经者,正郁火内夺其权耳。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。然泄肝之火,而不解肝之郁,则热之标可去,而热之本未除也,其何能益!方用:白芍五钱,酒炒当归五钱,酒洗丹皮五钱 山栀子三钱,炒白芥子二钱,炒,研 柴胡一钱香附一钱,酒炒 川郁金一钱,醋炒 黄芩一钱,酒炒 生甘草一钱水煎。连服四剂,下月断不先腹疼而后行经矣。此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,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,所以奏功之速。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,人以为气血之虚也,谁知是肾气之涸乎。夫经水者,乃天一之真水也,满则溢而虚则闭,亦其常耳。何以虚能作疼哉?盖肾水一虚,则水不能生木,而肝木必克脾土,木土相争,则气必逆,故尔作疼。治法必须以舒肝气为主,而益之以补肾之味,则水足而肝气益安,肝气安而逆气自顺,又何疼痛之有哉!方用:山药五钱,炒 阿胶三钱,白面炒 当归三钱,酒洗白芍三钱,酒炒 山萸肉三钱,蒸熟 巴戟一钱,盐水浸甘草一钱水煎服。此方平调肝气,既能转逆气,又善止郁疼。经后之症,以此方调理最佳。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。经前、经后腹痛二方极妙,不可加减。若有别症,亦宜此方为主,另加药味治之。原方不可减去一味。妇人有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疼,状如刀刺者,或寒热交作,所下如黑豆汁,人莫不以为血热之极,谁知是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。夫寒湿乃邪气也。妇人有冲任之脉,居于下焦。冲为血海,任主胞胎,为血室,均喜正气相通,最恶邪气相犯。经水由二经而外出,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,两相争而作疼痛。邪愈盛而正气日衰,寒气生浊,而下如豆汁之黑者,见北方寒水之象也。治法利其湿而温其寒,使冲任无邪气之乱,脐下自无疼痛之疚矣。方用:白术一两,土炒 白茯苓三钱 山药五钱,炒 巴戟肉五钱,盐水浸 扁豆炒,捣,三钱 白果十枚,捣碎建莲子三十枚,不去心水煎服。然必须经未来前十日服之。四剂而邪气去,经水调,兼可种子。此方君白术以利腰脐之气,用巴戟、白果以通任脉,扁豆、山药、莲子以卫冲脉,所以寒湿扫除而经水自调,可受妊矣。倘疑腹疼为热疾,妄用寒凉,则冲任虚冷,血海变为冰海,血室反成冰室,无论难于生育,而疼痛之止,又安有日哉!冲任之气宜通不宜降,故化湿不用苍术、薏仁。余宜类参。它不单单是把血液拉回到肝,也包括把津液拉回到身体里边,拉到膀胱这边来,能放松整个内脏的平滑肌。中医术语的养血柔肝,也可以叫补肝阴,比如说四逆散。比如说芍药甘草汤,治疗津液耗伤,经脉焦缩,小腿痉挛。- 1.把血拉回腹内,放松一下血管平滑肌,治疗这个肚子绞痛。
- 2.它能放松静脉,把这个小腿上血管的淤血拉上去,这就是静脉曲张啊。
- 3.把血拉回肝内,肝在身体里是控制筋的,这就可以治疗小腿抽筋啊。
现代的人,都体质比较寒,可以加附子、乳香、没药,伸筋草,让这个方子更有了力量,效果更好。南宋朱佐在芍药甘草汤加大了芍药的用量,发明了一个去杖汤,意思是拄着拐杖而来,丢下拐杖而去。【用法】每服9克,用水250毫升,煎至150毫升,空腹时服。【主治】脚弱无力,行步艰辛。治疗腿伸不直,脚走不动路。用这个大剂量的芍药把这个静脉的瘀血抽上来,书中用了赤芍药,比白芍药更通血。中医术语叫平抑肝阳。把血液拉回肝脏,可以把上升的肝阳吸纳到肝阴来,治疗肝阳上亢,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。比如说,张锡纯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有一个方子,叫镇肝熄风汤。【组成】怀牛膝一两、生赭石轧细,一两、生龙骨捣碎,五钱、生牡蛎捣碎,五钱、生龟板捣碎,五钱、生杭芍五钱、玄参五钱、天冬五钱、川棟子捣碎,二钱、生麦芽二钱、茵陈二钱、甘草钱半。【主治】肝肾阴亏,肝阳上亢,气血逆乱。头目眩晕,目胀耳鸣,脑部热痛,心中烦热,面色如醉,或时常噫气,或肢体渐觉不利,口角渐形歪斜;甚或眩晕颠仆,昏不知人,移时始醒;或醒后不能复原,精神短少,脉长有力者。芍药有两种,在《伤寒论》里边,没有强调白芍和赤芍的区分。从宋朝时候才开始区分开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