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.梅核气(宽中汤)

分类:微信精华    时间:2025/4/29 16:24:27    人气(23)    评论(0)    作者:天浩


3-21陈某,女,65岁,主诉咽部异物感2年。

咽部异物感,自觉咽部有粘痰粘住,咽之不下吐之不出。平素腰部发凉,活动后后背汗出,汗出怕冷,口、鼻、咽干,缺少津液润泽,食量后腹泻,二便可。处方宽中汤加天花粉:清半夏10 厚朴15 茯苓15 苏叶15 天花粉6,炙甘草20,干姜15,生姜3x。

3-26 口干、鼻干、咽干明显减轻,咽部异物感减轻,原先咽之不下吐之不出,现咽部可咳出少量白色粘痰,咽部清爽,背部冷消失,诉既往膝关节冷,二便正常,处方:前方加桔梗6,加强排痰。

4-2 口干、鼻干、咽干消失,咽部异物感变为有痰,咳出即清爽,且痰较前明显减少,背部汗出减少,二便纳食均可。守方5付。

4-9咽部粘痰,早晚偶有,痰色白,质年粘,二便如常,纳食可,诉平素睡眠欠佳,浅眠多梦。前方加白芥子3,5付。

4-17诉服用上次5付药后,咽部异物感消失,偶有咳痰,纳食,二便均可,睡眠可,要求巩固疗效。宽中汤中炙甘草加量到40 干姜20 ,加前胡15,5付善后。

按语: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,半夏厚朴汤主之,但临床单用半夏厚朴汤效果不佳,多合用甘草干姜汤或者四逆散或者真武汤。合甘草干姜汤则为宽中汤,台湾朱木通先生使用很是精彩。本例半夏厚朴汤指证明确,食凉后便稀即是甘草干姜指证,初诊加甘微苦寒之天花粉以化上焦之燥痰,接口干、鼻干、咽干之苦,此火乃上焦之火被郁而发燥,故需用苏叶、生姜以散寒,寒散则火散,燥被润,则津液通。后续加以白芥子,辛温,主胸膈痰冷,上气,面目黄赤。(《别录》),善后用辛微寒之前胡,疗胸中痰满,去风痰。加重甘草干姜以温中以制上下。



发表评论:
古医门 Copyright© 2008-2021 记录学习中医的点滴,欢迎分享传阅 E-mail:tanjiaoxian@qq.com Top
建议分辨率为1024×768以上(宽屏最佳)IE9.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本站 Powered by 教县 粤ICP备08021525号